码动赣鄱,智启新程|2025创客营·江西圆满落幕!
发布时间:2025-08-14 浏览量:10


夏日的香樟叶在风中轻摇,蝉鸣里藏着少年们的雀跃——7月的铅山二中,一场特别的 “科技盛宴” 落下帷幕。由江西省铅山县教育体育局指导,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、上饶师范学院数字技术应用产业学院、江西省铅山县科学技术协会、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二中学联合主办的 “科技一夏・编码未来” 创客夏令营,为这座浸润着武夷余韵的校园注入了数字活力,更让山区学子触摸到了科技的温度,在心底播下了创新的种子。

本次夏令营以“科技启蒙+编程实践”为核心,着力于培养学生“拆解问题——寻找规律——创造方案”的思维能力,依托高校志愿者的专业优势,打造了“编程+AI+创意”的融合课程体系。

从“好奇”到“创造”:编程与 AI 里的成长密码

夏令营围绕“提升数字素养、激发创意表达”的目标,设计了编程、实践、科普以及心理等多主题特色课程,从编程思维到AI应用,从艺术创作到人文探索,形成了一套兼顾知识深度与实践趣味的学习方案。



《编程探索·DFRobot智能小车基础》课上,零基础的孩子们从拖拽积木模块学起,逐渐掌握循环、条件判断等编程思维。从亲手“让LED灯亮起来”的初战告捷,到见证“灯会呼吸”的魔法时刻;从学习“SOS求救信号”的严谨,到看见“小车转圈圈”的欢呼,在LED灯跳跃的光影里,藏着逻辑思维的萌芽。


    


    


《动手实践·智能小车搬运赛》中,孩子们化身“工程师团队”,在明确“限时搬运指定物品至目标区域”的任务后,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策略规划中。他们通过编程提高抓取精度,通过设计路径缩短往返时间。当最后一组小车稳稳将积木块送入终点区域时,全场爆发出的欢呼里,蕴含着对 “失败——调整——再尝试” 这一科学路径的深刻理解。



    


    


    


《动手实践·智能小车跳舞》则让科技与艺术撞出了奇妙火花。孩子们先跟着音乐打节拍,把节奏律动转化为编程里的参数;再设计小车转弯的角度、前进的距离以及机械臂的开与合。当孩子们握着遥控器,看着自己编写的程序让小车跳出独一无二的舞蹈时,眼中闪烁的不仅是成就感,更有对 “科技能让想象具象化” 的惊喜认知。




AI 的世界同样让孩子们着迷。《人工智能导论》课上,志愿者带大家“穿越”到1956 年的达特茅斯会议,从“符号派”“连接派”的故事讲起,用真值表解析逻辑运算,用“纠错游戏”类比神经网络的学习机制。当孩子们发现“原来AI和我们一样会‘犯错再改正’”时,眼中的好奇变成了豁然:“它不是魔法,是有规律的智慧!”

从“课堂”到“心灵”:科技与人文的双向滋养


微信图片_20250814180207.jpg    微信图片_20250814180156.jpg


这场科技之旅,从来不只有代码与机器。《压力的“战与逃”》课上,舒缓的音乐里,孩子们跟着志愿者做4-7-8呼吸法,在“打败压力怪兽”的话剧演绎中掌握科学调节情绪的方法,学会用积极心态面对成长挑战。《学会学习,高效成长》课上,志愿者融合番茄钟、成长型思维、费曼技巧等三大学习方法,引导同学们自绘暑假学习计划表,合理分配阅读、运动、作业时间,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,着力于帮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更上一层楼。






《走进铅山:解码家乡精神》课上,孩子们化身“文化侦探”:从连四纸非遗工艺里读懂“精研守艺”的匠心,从鹅湖书院的研学传统里看见“同心共济”的力量,从红茶产业的电商转型里触摸“拓新向远”的勇气。

结营礼上的蜕变:少年们的“高光时刻”








结营仪式上,铅山二中的礼堂变成了“科技成果展”:编程小车表演中,操控者控制一辆辆小车并排舞蹈,随着动人音乐的响起,编程思维逐步深入学生心底;AI创意展里,小作者们解读作品背后的灵感,从欧洲古典到赛博朋克,AI唤起了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。曾经羞涩的少年们,此刻在舞台上闪闪发光。

“真没想到,编代码、操控智能小车、用AI创作画作这些事,我也能做得有模有样!” 一位同学的心声道出了所有营员的成长喜悦。夏令营精心打造的“认知——实操——呈现”完整链条,让枯燥的知识真正变成了孩子们得心应手的技能,更让孩子们在一次次尝试与展示中,收获了满满的自信与成长的喜悦。

这场夏令营,是一次数字启蒙,更是一场成长赋能。它让铅山二中的孩子们知道,科技并非遥不可及,自己也能成为数字世界的创造者。未来,人工智能的种子一定会在少年们的心中生根发芽,愿少年们带着科技的力量,勇敢走向更广阔的世界。

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
学院地址: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理科大楼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上海市浦东新区楠木路111号
院长信箱:yuanzhang@sei.ecnu.edu.cn | 办公邮箱:office@sei.ecnu.edu.cn | 院办电话:021-62232550
www.sei.ecnu.edu.cn Copyright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